智库视点|王一鸣:扩大内需更重要的在于扩大
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工作特别强调底线思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近日在出席CMF宏观经济论坛时阐述了对当前不确定性和对策的看法热点问题研讨会。
王一鸣表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问题仍面临不确定性。守住底线,从中长期看,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以国内外周期为主体、国内外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需求侧,更重要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供给侧,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此外,要避免金融领域风险进一步积累。
王一鸣表示,要强调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凡事往最坏处看,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的信心之仗。牢牢把握主动权。
王一鸣表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问题仍面临不确定性。一是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的不确定性。现在大家的基本共识是,这次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会不会形成大萧条那样的局面?未来全球经济会发生什么,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现在也存在分歧。还是很大的。
“我想大多数人认为,“V型”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很小,未来全球经济更可能是“W型”增长。”王一鸣表示,“W型”隐性不确定性体现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就会进一步传播到金融体系。
王一鸣表示,疫情过后,主要经济体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政策。如果疫情持续更长时间,金融体系将受到感染,并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第二个不确定性是中美摩擦的不确定性。
王一鸣表示,全球经济衰退程度的不确定性将从外部需求影响中国经济。这种冲击的程度取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程度,目前外需的收缩正在向该国传导。 6、7月出口形势会不会根本好转?现在很难断定,外需收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沿海外贸企业的困境,订单下降或萎缩的情况正在显现。这一变化将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压力。中小企业已经面临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亏损扩大等问题。如果外需收缩进一步传导至沿海外贸企业,中小企业破产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订单下降或破产风险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外贸行业就业能力约8000万至1亿。 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达6%。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13.8%,比3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春节后返乡的农民工已经回到了家乡。全球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将从需求端进一步影响中国经济。
王一鸣说,我们现在大量进口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中,部分国内供应商短期内难以替代,主要是技术原因。如果这些中间产品的供应链中断,包括主动断链,以及由于全球供应链调整或复工复产过程受阻而导致供应链被动中断,都会对供应端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金融和金融领域的风险压力都在增加。财政收支差距特别是基层收支差距拉大,“三包”压力较大。加之金融领域企业债务水平上升,违约可能增加,不良率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将加剧。这需要高度重视。
守住底线,中央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六稳”和“六保”。 “六稳”就是稳定经济基本面。这是“六保”的基础和条件。 “六保”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底线,是底线要求,是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
王一鸣表示,短期内,“六保”至关重要。中长期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性调整,也是主动调整。这种调整关系到中长期发展。
王一鸣表示,“双周期”要以国内周期为主体。需求方面,国内周期最重要的是促消费、扩大投资,包括“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这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广泛参与的领域。新型城镇化特别注重县域的规划建设,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城镇。扩张的有效投资已经下沉,再加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王一鸣表示,从需求端看,从长远来看,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中等收入群体现在有4亿人,但下限仍然很低。我们继续扩大这个群体。如果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未来15年内,人口翻一番,达到8亿,市场规模将完全不同。供给侧,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我们在产业链的供应链上还有很多短板,我们有决心补短板,要把问题解决好。